春节的风俗有哪些?春节,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节日,一般是指除夕和正月初一,在民间,春节是由一系列的活动组成的,在春节前后有很多的习俗,比如贴春联、放鞭炮、舞狮子、扭秧歌,当然每个地区的习俗是不一样的,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节的风俗和来历相关内容,一起去看看吧!
一、春节的风俗有哪些
1、贴春联
贴春联的习俗基本上是每个地区都有的,这个习俗起源于桃符。“桃符”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。道路宋代,人们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,可以起到驱恶镇邪的作用;也表达了自己的美好心愿,还有一个作用是可以装饰门户,看起来美观,但是如果家中有丧事,三年不得贴春联。
2、年画
年画是一些地方习俗,但有一些地方已经舍弃了这样的习俗,年画是为了祈求一家福寿安康,还保留着贴年画的习俗,据说,在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,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,但是住在小区的很少会有人选择使用年画,都是直接贴春联。
3、贴福字
春节贴福字的寓意是很不错的,每逢新春佳节,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,墙壁上贴上“福”字。贴“福”字寓意“福气”、“福运”。还有的将福字倒过来贴,寓意“幸福已到”、“福气已到”,是一个流传很多的习俗。
4、放鞭炮
在春节的一大早是要放鞭炮的,鞭炮也叫“爆竹”,古代的时候,人们在正月初一早上起床后,先把竹子放在火里烧,竹子爆裂发出巨大的声响,就能吓跑怪兽与恶鬼,爆竹的功能由辟邪躯鬼,转变为营造喜庆、祥和、热闹的气氛,是一个很热闹的事情,也会有很多小孩在这一天使用小炮竹。春节是几月几日?是春天还是冬天!
二、春节的风俗和来历
春节的来自于一个年兽,关于年兽有一个传说,年兽头长触角,凶猛异常,长年深居海底,每到除夕才爬上岸,吞食牲畜伤害人命。因此,每到除夕这天,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,以躲避“年”兽的伤害。有一年除夕,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,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,并劝他快上山躲避“年”兽,那老人捋髯笑道:“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,我把‘年’兽撵走。”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,乞讨老人笑而不语。半夜时分,“年”兽闯进村。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:村东头老婆婆家,门贴大红纸,屋内烛火通明。“年”兽浑身一抖,怪叫了一声。将近门口时,院内突然传来“砰砰啪啪”的炸响声,“年”浑身战栗,再不敢往前凑了。原来,“年”最怕红色、火光和炸响。这时,婆婆的家门大开,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。“年”大惊失色,狼狈逃蹿了。第二天是正月初一,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。这时,老婆婆才恍然大悟,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。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,人们都知道了驱赶“年”兽的办法。从此每年除夕,家家贴红对联、燃放爆竹;户户烛火通明、守更待岁。初一一大早,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。这风俗越传越广,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,这些习俗给我们带来了对未来的希望,也让我们在一年中拥有了最轻松的时刻,也是一年中可以团聚的时刻。
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春节的风俗有哪些、春节的风俗和来历全部内容,春节的风俗还是有很多的。
更多相关文章内容推荐:
..............
展开全文
更多免费相关测试
提示:本站所有内容,来源于古书或互联网,非科学的研究结果,仅供网友娱乐参考。
提示:本站图片以及文字部分摘录自互联网,若侵权请点击“投诉”按钮说明侵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