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有哪些?腊八节是一个容易被人遗忘的节日,在这一天很多地方都会做腊八粥,这也是一种习俗,在腊八节不吃腊八粥就等于没有过节,每个地方的腊八粥配料也是会有差别的,并不完全相同,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腊八节的风俗及寓意相关内容,一起去看看吧!
一、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
腊八节的由来比较加简单,主要是来自于佛教,这个节日也是属于佛教比较盛大的节日,按佛教记载,释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,形销骨立,遂发现苦行不是究竟解脱之道,决定放弃苦行。
此时遇见一牧女呈献乳糜,食后体力恢复,端坐菩提树下沉思,于十二月八日“成道”。为纪念此事,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,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。南宋吴自牧《梦梁录》载:“此月八日,寺院谓之腊八。大刹等寺,俱设五味粥,名曰腊八粥。”自从佛教传入中国,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。
腊八这天,各寺院举行法会,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,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,名为腊八粥。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,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,因此,腊八粥也叫“福寿粥”、“福德粥”、和“佛粥”。“腊八”本为佛教节日,后来经过不断演变,现在已经成为了大家熟知的民间节日,但是有些地方是不会庆祝这天,一些比较信仰佛教的人也会重视这天,会使用过节的方式来庆祝腊八。
二、腊八节的风俗及寓意
1、风俗
腊八粥:在我国的一些地方还保持着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,但是不同的地区对于腊八粥的做法是不一样的,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、小米、糯米、高粱米、紫米、薏米等谷类,黄豆、红豆、绿豆、芸豆、豇豆等豆类,红枣、花生、莲子、枸杞子、栗子、核桃仁、杏仁、桂圆、葡萄干、白果等干果。腊八粥的方式很简单,只要配料齐全,即使不会做饭也会做好腊八粥。
腊八面:在腊八节的这一天,有一些地方会吃腊八面,主要在面食多的地区流行,属于传统面食,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,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,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,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,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。现在腊八面也成为了腊八节必备的食物,这一美食也广受欢迎。

2、寓意
腊八节其实是对丰收的祈求,希望来年可以吉祥,是一种好运的象征,所以,在腊八节这一天会吃腊八粥,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已有与“腊”相关的腊祭的习俗,节期在腊月,具体日期并不固定,该腊祭习俗被后人视作“腊八节”的来源之一。
据西汉戴圣所编的《礼记·郊特牲》辑录,腊祭是“岁十二月,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。”汉应劭《风俗通义》中说:“夏曰嘉平,殷曰清祀,周曰大蜡,汉改为腊。先秦时期,我国一些地方有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(包括门神、户神、宅神、灶神、井神)的习俗,祈求丰收和吉祥。腊者,猎也,言田猎取禽兽,以祭祀其先祖也。这样的一个节日是会受重视的,但是每个地区会属于自己庆祝腊八节的方式。
对于腊八节还有另外一个说法,这个说法比较简单,其实其中也是带有一些谐音的意思,即“腊者,接也;新故交接,故大祭以报功也。”因“腊”与“猎”通假,“猎祭”亦为“腊祭”。
因在十二月举行,故称该月为腊月,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。汉代之前腊祭的具体日期并不固定,到了汉代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“腊日”。腊祭的对象,则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。五位家神指的是“门、户、天窗、灶、行(门内土地)”。
不过在这天并不喝腊八粥。腊八节是在过年之前,给予了大家对于来年丰收的愿望,是带着大家期望的一个节日,是农民最喜欢的一个节日,吃腊八粥也是对于生活的一种满意,是有着不错意义的一个节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