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时辰是几个小时?十二时辰制在西周的时候就已使用,在汉代命名为夜半、鸡鸣、平旦、日出、食时、隅中、日中、日昳、晡时、日入、黄昏、人定。然后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,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,依次递推。话不多说,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十二时辰是什么意思吧!
一、十二时辰是几个小时
在古代,人们用时辰来计时,十二时辰是指丑时、寅时 、卯时、辰时、巳时、午时、未时 、申时、酉时、戌时、亥时。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,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。十二时辰相当于24小时,每个时辰等于2小时。
二、十二时辰是什么意思
1、子时是什么时间
子时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,又名夜半,又名子夜、中夜,这时候,老鼠胆量最壮,活动最频繁,在这时间最活跃,所以,子时同鼠搭配。
2、丑时是什么时间
丑时在子时之后,是第二个时辰,此时鸡鸣,又名荒鸡,指的是凌晨01:00到凌晨03:00。在古老的农耕时分,农家往往在这个时候起身喂牛,准备次日耕田,所以丑时便与牛联系在一起。
3、寅时是什么时间
寅时是十二时辰当中的一个,又被叫做平旦、黎明、早晨、日旦等,代表的时间是凌晨03:00至05:00,在古代,这时候往往老虎最活跃、最凶猛、伤人最多,因此寅时同虎搭配。
4、
卯时知道是早上的5~7点,此时正值日出,又名日始、破晓、旭日等,也就是指太阳刚刚露脸,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。
5、
辰时是十二时辰之一,有食时的别称,指的是7:00—9:00这个时间段,也是古人吃早饭的时候。在五行之中,五行属火。
6、巳时是什么时间
巳时是第六个时辰,又被称为隅中,又名日禺等,具体时间为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,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,所以巳时是比较接近中午的一个时辰。
7、
午时是第七个时辰,又被成为日中、日正、中午等,代表的时间是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。往往到了午时这个时候太阳最猛烈,阳气达到达极点,阴气渐渐增加。
8、未时是什么时间
未时属于十二时辰当中的一个,又名日跌、日央等,所谓日跌,就是指太阳偏西,指的是下午1-3时。据说羊在这时候洒尿最勤,洒出的尿可治愈自身一种惊疯病,因此未时属羊。
9、申时是什么时间
申时也就是晡时,“晡”与“哺”相通。又名日铺、夕食,通常指的是下午15点到17点。在古代,人们的进餐习惯,然后往往吃第二顿饭就是在晡时。
10、酉时是什么时间
酉时指的时间段是每天下午的5点到7点,在古代,人们往往将“日出”和“日入”分别作为白天和黑夜到来的标志,一般傍晚就是日入为黑夜。
11、戌时是什么时间
戌时指的是19时至21时,又名日夕、日暮、日晚等,戌时这段时间狗开始守门口。这个时候正值黄昏,天将黑未黑,天地昏黄,太阳已经落山,万物朦胧,故称黄昏。
12、
亥时指的是晚上9点到11点,属于十二时辰中最后一个时辰,亥时之后便是新的一轮的开始,即子时开始。
以上就是十二时辰是几个小时、十二时辰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。十二时辰,是古代的天文学家通过长期夜观天象所总结出来的规律。